預約
諮商

「玩」—— 聽孩子在說話

撰文:楊靜芳 諮商心理師

說到遊戲,你會想到什麼呢?
可能突然一驚「啊?這是什麼玩意?」
可能會說「嗯、這是小孩子的事」
也可能會浮現小時候某些遊玩的片段。
但會不會也有人想著,遊戲好玩耶,我也好想大玩特玩一場呢!?
不知,您是否聽過小孩到學校最喜歡的一門課,就是「下課!」
下課多有趣啊,可以在操場自由奔跑;也可以三二人在樹下乘涼聊天;也可以成群的嘻鬧、玩耍;也可以是一人獨自發呆。這對孩子來說是一個不受拘束的時間,是一個身心解放的時刻。

 

 

仔細聽聽 孩子的遊戲在說話喔!
兒童心理學家Ginott(1961)說「玩具就像是孩子的詞彙、遊戲是他們的語言。」這在說著孩子的遊戲其實是有意義的,他們在自由的環境表達與探索自己的感受、想法、內在經驗。就像看到鞦韆,孩子(成人可能也會喔)想要坐上鞦韆來回擺盪幾下,甚至心裡生起一股想讓鞦韆越擺越高的欲望與衝動,這對孩子的心裡可是有大大的滿足、愉悅與控制感,似乎在說著「我可以、我做的到。」

 

 

 

 

您猜想圖中孩子玩著機器人,可能說些什麼呢?
我在想,對於6歲的冬冬他正在探索機器人的結構與熟練如何變化它的造型,幫助自己認識與感受這玩具的變化;然在10歲的強強身上,他要說的卻是我要有強大的力量,就像變型金鋼般的剛強與力量、展現出心裡的能量,幫助自己面對一直處於變動中所帶的不安感覺。

 

 

 

您可能會說冬冬與強強他們年齡的差異,玩玩具的能力或想說的話本來就不同啦!年紀的差距的確可能為其中之一的因素,但更多對孩子遊戲行為的解讀,會隨著孩子感受到的環境、接觸到的人、聽聞到的話語、接收到的氛圍,而在他們的心裡有著屬於自己的故事與心情。

 

 

正因孩子的字彙有限,不像成人可以用語言說出內在的想法,而是藉由遊戲傳遞他們的內在世界,他們藉著假扮或想像的遊戲,滿足心理與身體上的刺激與需求、表達他的情緒、想法與經驗,也就是孩子所有的喜怒哀樂都在遊戲中展現出來。

 

 

因此,我們可以這麼說,遊戲是兒童最自然的語言。然而,孩子在遊戲裡的內在世界,很需要一個能幫孩子說出來心裡話的大人,在這過程孩子能認識自己的感覺與想法,也能適時舒緩他的心裡焦慮、不安,或是生活帶來的各種感受,讓孩子更明白自己的怎麼了,這不僅是孩子對自己的認識,也是他跟外界溝通的方式。孩子透過遊戲在說話,而我們也正聆聽孩子心裡的話。

 

 

與橋心理諮商所 關心您

© Copyright - 與橋-台中專業心理諮商
- design by Morcep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