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約
諮商

《類情人》,道出那些看似緊密卻不踏實的親密關係

撰文:陳敬堯 諮商心理師

也許我 只是個類情人

在你孤單時候 給你溫柔的人

類情人 總有一點天真

安靜等待什麼發生 把最美的夢藏最深

 

 

那天傍晚無意間聽到梁靜茹的《類情人》

原本只是背景音樂,卻不自覺聽得入迷、聽得眼框泛淚

類情人,歌名短短三個字說得一刀見血,貼切的好揪心

類情人的關係,帶給你親密的感覺

卻又因為不上不下、不近不遠的距離讓心裡好不踏實

 

 

跟他之間早是友達以上,戀人卻未滿

那一種開花卻未果的空虛,好像只要一抱緊他,就會化成泡沫消失一般…

所以好不容易伸出去的手、想要確認關係的話

都只能懸在那兒,然後往回縮

 

我在固定的距離之外靜靜觀望你

覺得極幸福卻混著某種成分的悲傷

 

你,是否也曾在關係中成為「類情人」?

將他擺在心中的第一順位,即使委屈自己一點

只要看著他開心,心裡就幸福滿益;

好像只要為他多做一點,你就靠近他多一點

 

偶爾,有個聲音會詢問自己:

「怎麼他還是若即若離?我以為,他會懂、他會回應我的感情」

『不要想這麼多,付出是我自己願意做的,能付出的我很開心,這樣就夠了』

對於那些疑惑,好像都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

然後半推半就的說服自己,讓自己的聲音壓縮減小

自己也就在這過程變得更渺小

渺小到「為自己感到委屈」都做不到

 

 

 

 

心理學人格理論提到人都有「成為自己」以及「與他人連結」的需求,而這兩個看似相斥的需求其實同時存在。家族治療大師Bowen就認為人相當重要的任務並不只是「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」,而是「在關係中成為真實的自己」;只是這比「成為自主的人」更不容易,而當「與他人連結」的需求又相當強烈時,許多人為了留住關係而壓抑、委屈自己。

 

「我真沒用,看到他我就心軟了」MV中女主角如此說著

 

想要與他人建立關係、想要小心翼翼地留住關係沒有錯,人都會這樣做。能夠為對方付出是你的能力,溫柔及善良是你的選擇,這不是軟弱,也不該是拿來自責的事

 

但我想邀請你稍微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一會

好好的讚嘆自己的付出、好好的疼惜自己的委屈

然後再花點時間陪自己想想,這樣的關係自己是否過得開心快樂?

自己是否能夠被滋潤疼惜?自己是否能義無反顧的繼續走下去?

 

人生是一輩子的事,不管怎麼樣還是得照顧到自己

邊疼惜自己邊開始思考這些不容易的問題

最終,即使孤單一人總還有自己做伴

 

 

與橋心理諮商所 關心您

 

© Copyright - 與橋-台中專業心理諮商
- design by Morcep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