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要變得有自信,但又不想自我感覺良好,怎麼辦才好?
撰文:蕭涵君 諮商心理師
你也會這樣嗎?別人跟自己意見不一致時,立刻反省是不是自己錯了?意外發生時,立刻檢討是不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?遇到困難的時候,也容易選擇障礙、猶豫不決。常常因為反省、檢討、猶豫等狀態而整個人都不對勁,懊惱地想著「要是我能更有自信一點就好了」。
但,所謂的「變得自信一點」到底是什麼意思呢?大家都說,變得自信就會變得快樂,可是「自信」跟「自我感覺良好」、「固執己見」到底有什麼不一樣?我想變得有自信,但我不想變成別人討厭的那種人啊!
如果你也曾有這樣的困惑,也許可以先想想自己身邊所認識的,那些有自信、你卻不討厭他的那種人,他通常是做什麼的時候、表現出怎麼樣的模樣,讓你會這樣形容他呢?
我覺得,「自信」跟「自我感覺良好」有一個最大的差異,是這樣的信心到底是不是基於事實之上。
例如一個能力平平的人,卻老是吹噓自己可以輕易談下大案子,我們一定很快地就會說他是「自我感覺良好」卻不是「自信」。但問題就來了,主角是我自己的時候,我到底要怎麼知道我對自己的認識,到底是不是事實?
也許你可以試著做一個小練習!試著填空:「我是一個______的人」,至少填十句話。然後再想像你的朋友可能會告訴你:「你是一個______的人」,一樣也填十句話。最後,比較看看這兩邊的形容詞,是類似的還是差異很大呢?
有些人會在這邊驚訝的發現,自己給自己的形容,以及朋友給自己的形容,看上去根本就是不同的人嘛。甚至也有可能,你早就發現這件事情了。在朋友的口中你經常被形容成很好的人,但你自己卻總是覺得自己沒什麼。那麼,有沒有可能,其實你真的有很多不錯的地方,只是你卻都看不見呢?
一個人能不能夠有自信,其實跟他一直以來被對待的方式很有關,我們畢竟都是從他人的回應中,去理解、學習自己是誰。我們經由他人的眼睛看見自己,尤其是生命中重要他人的眼睛,他看待你的方式,很有可能變成你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。所以,如果你看不見自己的好,可能是你身邊的人,也不常能欣賞你的好。或是他們能欣賞你的好,你卻沒有辦法好好收下這樣的看見。
所以,我認為找「自己美好的證明」是很重要的!像是「今天好好地完成被交辦的事情了」、「做這道菜比第一次煮時進步了」、「他願意跟我說這些事情,是因為他能信任我」、「身邊有好朋友,是因為我也是個值得交的朋友」等等,這些都是很明確的具體事實,在這些事情上慢慢相信自己真的是如此,就不容易跑到「自我感覺良好」的地方去。而且也許「事實」的鐵證如山,能讓你更安心地收下這些,相信他們不只是「讚美」或「安慰」。
其實,我們容易沒有自信,是因為我們的文化很常叫我們要謙虛、看見自己的不足、要低調不要愛現,這樣才會更進步。因此我們太常練習去看見自己不夠的那塊、太不被鼓勵去看見自己的好。聽見別人誇獎自己的時候,我們被訓練要回應「沒有啦、沒有啦,那個誰誰誰更厲害。」甚至當別人誇他自己時,我們也許還會忍不住要吐槽個兩句,誰准你這麼自戀的呢?
我想,也許大家都對「欣賞自己」是疏於練習的,因為我們害怕這麼做了,我們就會變成「囂張跋扈」、「自以為是」的人。我們寧可貶低自己一點,也希望可以維持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、維繫關係的和諧。所以也許我們不是「沒有自信的人」,而只是個「很少練習欣賞自己的人」。
既然如此,那就從今天開始練習起吧!每天看見自己一個做得好的地方,小小的也無所謂、跟別人比起來不算什麼也無所謂,畢竟你的好就是你的好,和別人相較起來如何,都不會減損你的價值。如果你能慢慢練習出一雙懂得欣賞的眼睛,不論是欣賞自己或是他人,都會讓你看出去的世界變得更美好。
與橋心理諮商所 關心您